[证券时报评论: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安全普惠零售支付基础设施]7月20日,证券时报刊文“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安全普惠零售支付基础设施”。文章表示,近日,央行首次披露数字人民币研发情况,随着数字人民币从理论走向现实,中国在该领域的实践已走在全球前列。当前,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另一方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多被用于投机,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有助于抵御此类私人数字货币冲击,为公众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支付工具。
相关快讯: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度增强利于稳外需:证券时报头版评论文章表示,近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7.19关口。人民币走贬,已经引起了市场各方广泛关注。市场自发增强汇率的弹性和灵活度,可以增强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相对购买力,缓解一部分因为海外疫情引发的外贸低迷,有助于稳住外贸主体。中国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可能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弹性提升的过程中,国内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也应做到未雨绸缪,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2020/5/29]
声音 | 证券时报评论:区块链技术应该结合行业特点构建完整的应用场景:12月18日,证券时报记者发表评论文章《让区块链回归技术本质》。文章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点可能为实体经济带来重大变革。然而,真正拥有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只是借势炒作概念,以实现各自的目的。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轮区块链的加强监管,在严打发行代币等庞氏局后,区块链将逐渐回归技术的本质,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区块链技术要想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应该结合行业的特点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应用场景,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否则行之不远。这个场景的构建一定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支持,实际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会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当前尤其要防止一些人把技术当作违法的挡箭牌,不能让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变成监管盲区,因此各监管机构应该明确监管责任,比如具体由哪个部门对区块链进行监管,因为区块链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如果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地方部门很难开展监管工作。一旦出现监管盲区,就有可能出现大量违法犯罪行为,扰乱金融秩序,进而可能污名化这一新技术,让区块链变成一个负面名词,阻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2019/12/18]
声音 | 证券时报:数字货币会走向基本终结:财经评论员陈东海今日在《证券日报》发表题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还有未来吗》的文章,文中指出,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是史上最大的财富泡沫,比特币此次暴跌后将可能不会再上涨。因为之前骇人的涨幅可以说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的支持,如今这些因素都不可更改地走向了反面,且其无法克服。目前这种体系下的数字货币可能会走向基本终结,不代表其没有某种继续存在的价值,也不代表能否定区块链等一些技术特征未来会有一定的应用。[2018/11/28]
郑重声明: 证券时报评论: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安全普惠零售支付基础设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