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鼓励使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高校校际学分互认]1月27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41号(教育类109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将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打造教育发展国际竞争新增长极。鼓励高校校际学分互认,积极推进线上学分互认,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选修线上优质课程,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
相关快讯:
现场 | 教育部何程:将推出基于可信教育数字身份的可信教育区块链: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1月29日下午,由国研智库创新科学园、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区块链产业人才研究所、清华x-lab、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学习习总书记区块链技术重要讲话精神暨粤港澳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高级研讨活动”在广东迎宾馆召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卡工作组副组长何程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技术中心负责人杨生华高工出席会议。何程教授指出,教育区块链必须做到身份可信、内容可信、技术可信、以及区块链建设可信,可信体系的建设要基于国家密码法、电子签名法、网络安全法以及主管部门签发认定的密码使用许可和电子认证体系。同时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卡的推进,将推出基于可信教育数字身份体系的可信教育立方链。在可信身份体系支撑下,基于教育卡证的电子证照与电子档案的存储流转将更为安全、可信与高效,确保教育资源的配置透明、公开、公平与公正。[2019/11/29]
声音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区块链技术可将“技术把关”代替传统的“价值把关”:6月3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在《现代传播》发文称,区块链技术能够扩大传播的空间,有效地将碎片信息整合到公共的新闻公告板上。在传播过程中,“技术把关”代替传统的“价值把关”,中心节点的存在将不再固定,由人们自由决定。直播、VR拍摄、区块链这三者的结合,将有助于人们全场域把握第一现场。基于区块链技术,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收最终形成“分散—聚合”模式,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最大程度发挥自主性,而最终通过公共的新闻公告板了解真相,形成共识。[2019/6/4]
动态 | 新加坡教育部长宣布推出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学位认证系统:5月3日,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出席淡马锡理工学院毕业仪式时宣布,自今年起,当地中学、中学后教育学府、公立大学等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将获得数字形式的毕业证书,雇主可直接通过OpenCerts网站确认证书真伪。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9/5/3]
郑重声明: 教育部:鼓励使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高校校际学分互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